找到相关内容1973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——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

    群体归属感。移民信仰者普遍认为,在异乡很孤独,工作之余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,精神上生活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安慰和帮助。参加信仰活动成为结交朋友的机会,而且多些信任感。当前居士群体自发的“学修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983768.html
  •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

    经验,将说法整个来观,就如观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、脾、心、肝、肺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五脏六腑,一起来观,这就名为整个来观。就好像我们到太平山顶来观整个香港,中环、上环、北角、铜锣湾、九龙,一下子一...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、意,都要一起来照,照这个清净觉相。清净者,就是我们的心,心本来就是清净的。 各位,我讲些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比喻给你们听啊!譬如拿一张纸,你写个字。写什么字呢?写地狱。擦掉它,那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583892.html
  • 法门龙象,改革先驱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、古洞仙踪、飞阁月明,处处使人留连忘返,古往今来,墨客名流,游踪不绝。   草野而心社稷,居庙堂而志报国,念念不忘抗战救亡的法师,一到桂平,即组织佛教徒举行隆重的悼念抗日阵亡将士水陆法会,借以激发...

    朱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1384121.html
  •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——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

    戒律作持部分的内容。   比丘从受戒进入僧团,到安居、自恣、分衣、分房舍、安排知事人等,均依羯磨法成就之。这种由集体执行的民主法治组织制度,是僧团六和共住的保障。即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利和同均、和...

    衍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0584193.html
  •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

    基础上,佛教以“十善法”作为世间正法的具体内容。“十善法”,即针对三口四意三的十种善业,以停止不善行作为基本要求并进一步要求积极为相应善法。具体说来,因为如实了知缘起法则,知道一切诸法因缘生因缘灭,...玉女宝、居士宝、臣宝,各有种种神奇的功用。转轮圣王又有“四神德”,即“长寿不夭”、“强无患”、“颜貌端正”、“宝藏盈溢”,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。转轮圣王命终之时非常安乐,而且命终后“生梵天上”。当转轮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584390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理性状态分析

    ,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锁链,包括十二个具体环节:无明(对人生实相的蒙昧无知)、行(迷妄的意识活动)、识(心识投生,形成个人精神统一体身心的结合)、名色(精神、肉体)、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、意)、...

    刘福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484584.html
  • 天龙八部之大蟒神

    ,结果也被吓到,作为报复,他气急败坏地诅咒他的朋友:“你将变成蛇并同样无能!”   直到遭遇羚羊--这位唐僧般的解救者--之后,蜥蜴才恢复了他的自由。在询问的过程中,羚羊得知,刹帝利镇群王曾经发起...

    河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984590.html
  • 奉修喜舍行愿 承担社会责任

    大自在和解脱。从理性而言,救助人道与畜道,均依无缘慈,同体悲心而获平等功德,但依世俗谛,还是以救济人道众生为首。   3 、如何在救助人道众生中修持己?   1、无相布施,三轮体空。六波罗蜜法中...

    常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1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耳根圆通就是在入定的状态下证得的;中国所传的观音修道事迹中也有许多习定及其功夫的说明。   如果说持戒重点是规范之外的行为,修定主要是修炼心之内在境界,二者兼修并持,即可达到身心的和谐安稳。从而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884653.html
  •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

    中净土就是唯心净土,这里的心就是众人本具的清净自性。从这种意义上而言,净土是因人心的差异而确定的,故而对于觉悟之人而言“随所住处恒安乐”。要获得这种无时无处都“恒安乐”的境界,就必须去除十恶、八邪,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1.html